1.認識“液力變矩器”
自動變速箱相對于手動變速箱,能夠自動完成與換擋有關的一切動作,解放了駕駛者,使駕駛者能夠只在加速、減速和轉向這“行進三要素”之間加以注意便可,真正使駕駛變得簡單。而自動變速箱相對于手動變速箱來說,“液力變矩器”就發揮了和離合器同樣重要的作用。
當汽車工業發展到上世紀30年代,一些消費者開始對于控制油門、剎車以及離合器等三個踏板的復雜操作模式感到厭煩。機械工程師開始思考如何簡化使用的過程。液力變矩器便是在這樣的情形之下被導入汽車產品,成就了全新的駕駛概念。
液力變矩器取代了傳統的機械式離合器,被裝置在發動機與自排變速箱之間,能夠將發動機的動力平順的傳送到自排變速箱。
液力變矩器的工作方式與離合器之間截然不同。在液力變矩器之中,一側為發動機動力輸出軸,直接與泵輪外殼連接。而在液力變矩器的另一側,則有一組渦 輪,透過軸與變速系統連接。導輪與渦輪之間沒有任何直接的連接機構,兩者均密封在液力變矩器的外殼之中,而液力變矩器之內則是充滿了黏性液體。
當發動機低速運轉時,整個液力變矩器會同樣以低速運轉,泵輪上的葉片會帶動液力變矩器內的黏性液體(液壓油),使其進行循環流動。但是由于轉速太 低,液體對于渦輪所施加的力量并不足以推動車輛前進,車輛便可靜止不動,可達到離合器分離的效果。當踏下油門,發動機轉速提升,泵輪的轉速將會同步提升, 液力變矩器內的液體流速持續增加,對于渦輪的施加的力量繼續增加,當這種力量超過導輪運轉的阻力時,導輪便可運轉,動力也被傳遞至變速系統及車輪,并帶動 車輛前進,最終達到動力傳遞的目的。
上海通用別克凱越HRV的自動變速器
2.自動變速箱的基本構造
自動變速箱的組成部件包括液力變矩器、行星齒輪和液力操縱機構,其中液力變矩器完成動力傳輸的過程,而多組行星齒輪與渦輪連接,通過鎖止個別齒輪, 可以達到不同的傳動比。液壓操縱機構會根據發動機的負荷等狀態自動操作行星齒輪,實現自動換擋。當主動的渦輪低速轉動時,從動渦輪可以靜止不動,因此取代 離合器解決了停車的問題。
過去的自動變速箱是純機械結構,對速度變化的反應較慢。80-90年代開始加入電子控制元件,使自動變速箱更進一步智能化,用電腦控制更準確的換擋 時機、更合理地選擇適當的擋位,最新的功能還可以適應駕駛者的風格,作出快慢不同的反應。新一代自動變速箱的換擋平順性也有明顯的提高。
自動變速箱的缺點是內部結構比較復雜,傳動效率比手動變速箱低,所以相同發動機配上自動變速箱,動力性會比配手動變速差,而同等工況下油耗也會大一些。
掃二維碼 關注華泰液力